自從2012年購入人生第一台計時車後,就開始研究計時車的各種騎乘姿勢
花了快一年才找到最適合我的姿勢與騎法,並且把一些特點複製到公路車上(譬如座艙的座高)
接下來2013跟2014的賽事,我也順利的突破過往的最佳成績
我一直以為這樣就是我最好的設定了,也打算這個設定就永遠套用下去(指個人最佳設定就是這套了)
但2015年騎乘量開始湊減(結婚+整頓新房+生小孩+照顧小孩+專職司機.........)
直到現在2018年,我才透過一些測試與心得而慢慢發現,應該不會只有一種姿勢最適合自己,因為自己也是會變的。
姿勢,應是必須要考量各種身體或環境等情況的影響,不只是年紀這類的影響
還包含如基礎耐力、訓練量、體能負荷狀況、肌肉、睡眠、柔軟度...等等很多因素的綜合考量
所以這週星期三,我直接大膽的調整座墊,拉高將近1公分
(因為車架的座管不是圓管,高低不好微調到位,加上我又很懶,就隨便抓高一點,大約快1公分就OK了,沒想到竟然是87~~哈哈)
隔天週四清晨的早鳥丫,為新座艙設定初次騎乘,基本上就是設定好直上戰場了,然後就跟醬輪到快葛屁。
騎乘感覺狀況還不錯,頂風踩踏感覺好出力,心跳也沒之前那麼高......唯獨有些肌肉群之前比較少用,所以後段里程腿比較乏力還有點酸
今天的貼地飛行,來了一堆妖魔鬼怪,速度也是頂高,這是新設定第二次騎乘,更是直接來了125公里的日月潭往返。體感上,騎乘過程整個肌肉群的運用更好一些,直到一百公里後才有比較乏力痠軟狀況,有更習慣一些了。
接下來繼續觀察跟微調囉,希望可以再找到更適合我現在的設定
畢竟現在騎程時間跟過去比少很多,一週大約就騎兩次...
追求的只剩下CP值的效率!用最少的成本獲得"最佳"的效益(不是最大效益,因為最大效益一定需要大量成本...)
2013年的設定沿用至今,目前確定是已無法負荷/駕馭使用囉
http://102373.blogspot.com/2013/06/blog-post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