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

輔助駕駛的科技

關於輔助駕駛的重要性
我直接聯想到的是 "疲勞駕駛"

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之相關研究,影響駕駛人  運動、感知、認知 這三項能力的因素,主要有四項:

疾病
藥物
老化
疲勞

以下我只針對 疲勞 這項目接續

疲勞一般來說廣泛上是指
「腦力、肌肉或其他器官因過度消耗而機能反應減弱」
「因連續工作而無法保持原本之效率」
「在執行指定工作時能力持續性衰退的現象,明顯地導致工作品質的降低,並失去熱忱,不正確性增加,懶散,倦怠,不感興趣,喪失 成就感,或其他症狀」

有些人對於輔助駕駛,是認為不必要的
例如
有些人覺得導航機不必要,我對路很熟(你不投資心力怎麼會路熟?)
有些人覺得測速機不必要,我都會看路標依照速限行駛(你不分點心去找路標,怎麼知道限速)
有些人覺得倒車雷達不必要,我停車技術很好(你不苦練怎麼技術會很好(不是說不用練,但可以不用苦練到不須雷達的等級))

但真的都不必要嗎?
主要還是看人

有,通常會比較好
因為可以減少需要注意的專注疲勞!進而減少疲勞駕駛

人在路上開車,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很多
而且要反應夠快,判斷準確又迅速,才能順順利利

那要注意的到底有多少,能輔助的又有甚麼
我隨便舉例就好多了

我上圖舉的左邊這些需求
都有能夠輔助駕駛的對應科技補助
其中很多項目也都是汽車標準配備了(倒車雷達,倒車顯影,導航機...等等)
主要就是減少駕駛人"專注力多工下"產生的疲勞與累積


再來我來談疲勞的影響程度
就上面那張圖來看,哪一個項目需求時間是最多的?
需求時間最多,代表時間最長,也就是你必須一直花費專注力去注意的需求

一般開車最多的需求並不是導航,也不是倒車,而是一般行進,畢竟車子是交通工具
所以最多的需求,應該是下面這兩個
一、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:影響你的剎車跟油門的踩踏鬆放,你必須專注在你的右腳(手排還有左腳跟手)
二、不壓線(超出車道):影響你的方向盤控制,你必須隨時專注在你的方向盤
三、周圍狀況確認:如果有其他車輛行人或物品接近車輛,我們必須盡快知道與避免碰撞,你必須專注周圍(看後視鏡)

開車,影響最多就是前兩個,第三個我覺得很必要(但三寶都不需要)
所以這三個需求的科技補助,就非常的好用(或者說最有效益)
一、就是用ACC (全速域跟Stop-and-Go都有才完整)
二、就是用LKA (不限時間,方向盤不用插寶特瓶才完整)
三、就是用PCS跟ICS跟BSM (但有三寶不在意這點,反正無視也不一定馬上有事)
(其中好用的電子後視鏡,也是一個用過就回不去的產品,因為接近180度的超廣角鏡頭可以直接看到後照鏡盲點死角,夜間能力表現不打光(微光)也能看到週遭,配合BSM輔助來應付晚上+下大雨情境,真的很完整)

註:因為科技的限制(仍未完整成熟),所以目前前兩項科技,只有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或大馬路(台中台灣大道,台中環中路)這類比較適合。

上列這三點,是隨時要專心關注的
所以開越久,這三項的影響的疲勞程度,就越深遠
因此開長途,這三項就是一個減少疲勞累積的必備輔助功能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下面是節錄網友
針對ACC自動跟車(有的說明已包含LKA車道維持)比較白話的說明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


最上面部分資料節錄來源
http://www.mlafsh.com.tw/download/technology_1/technology_1_118.pdf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